标签归档:博客

文字与图

为什么会有图象与文字到底谁好这样一个问题?

现在是一个读图的时代,一切问题都应该形象的展现出来,便于别人理解节约别人的时间。文字一直是我们文化的承载方式,到了读图的时代是否就过时了呢?争论就此而起

读图是否能够替代文字,文字是否能够更简单的表达信息?

图片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完全替代文字的,这是不容置疑的。从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就可以看出,汉字其实就是图像的一种,经过几千年的进化与适应,产生出了现在的这种形式,是被人广泛接受的,能够表达更多信息的一种载体。虽然现在的图片细节更加丰富,色彩也更加艳丽,但由于不具备统一性,即使最简单的图片不同的人看了都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就更没办法更好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现在的图书事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拿现在出版的经典书籍来看90%以上的图书里面都没有图形,更别说有彩色图象了,所以说文字替代图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总结下来就是,图片可能更能直观展示物体的状态,但不能表达更细节的东西。文字虽然可以表达各种状态与细节,但同样要求阅读者有相应的理解能力,对阅读者要求比较高。图象能表达的事情文字都能表达,而反过来则不一定成立。

怎样解释现在微博等速读文化中的图象现象

图片表达事情更形式,一些不会引起歧义但用文字又比较难以表达的事情可以借鉴图象表达的方法,这样会给人直观的印象。但一味的给图可能会降低读者的文字思维能力,会造成一种现象,一看到大段文字就不知道在哪里入手了,或者就没有读下去的兴趣了。所以一方面文字的作者要多样化展示自己的文字,做到重点突出,尽量不要出现大段文字连在一起的现象。对于读者来说,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分析文字的能力,能够把握文字要表达的内容

Markdown与图象的冲突问题

图片可以有多种方式,我以前也很纠结于到底怎样管理自己的图片,当前主流的方式是在自己服务器上做备份,然后再把图片拷贝一份到图片CDN的服务器上,这是对于访问量巨大的网站来说的,这样做的好处是不至于拖累Wordpress所有的服务器,而图片也有了一份备份。另外一个是引用别人的图片,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自己服务器请求的次数,但问题是如果别人的图片做了调整,自己的图片也会跟着变,如果别人使用Reffer屏蔽了外部网站,那么自己文章里面的图片就不能正常显示了。

我也曾经尝试使用版本管理工具(Git or SVN)来提交图片,但对于移动设备来说这种做法是不友好的(虽然我目前还没有找到一种对移动设备友好的方案),但我觉得这种方式是肯定存在的,我现在的想法是否能把印象笔记跟Wordpress结合起来,如果那样的话,自己的文章还有了备份,省得定期备份数据库里面的内容了。找了这种想法的实施者,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看到的是使用IFFFT来做同步的,是把印象笔记授权别的应用,读取里面的笔记本,同步到wordpress平台,这种做法不好的地方是你可能就没有办法使用markdown语法来发表你的文章了,要知道markdown语法相对于html看起来还是非常的赏心悦目的

现在主要的解决文案是使用Wordpress移动版来上传图片,然后发表文章使用web版来做

总结的方式需要更详尽

我很少把一些东西写的很规律,因为我觉得这样做没有必要,我只需要自己能看懂自己写的东西就好了。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至少写在博客上的东西不能这样的草率。

1、两种类型的写作:草稿型与正式型。草稿型的写作可以写在任何你自己能看到的地方,可以以任何形式来记录你想记录下来的知识与内容,只要你过后能够看的懂就可以了。草稿型没有任何的格式限制,它所要做的就是让你快速记录下来一些灵感,然后在后期总结并扩展你所得到的灵感。正式型,是对草稿型的补充,因为只有草稿型,你的知识内容还是杂乱无章的,也可能到处记录你的创意而不去总结它,如果那样的话,不用多长时间你就会忘记你记录的是什么内容,或许你还要为你记录的符号而迷惑不解,这个时候,我们要定期把我们草稿型的记录总结一下,看应该有那些创意点与知识点,哪些是需要扩展的,然后总结出步骤扩展出来,形成正式型的文档。这个时候就不能是马虎行事了,也不能够写只有自己才能懂的文字,只有自己才能懂的图片,而是需要你在完全忘记它以后也能通过这种记录的形式重新学习与接受。

2、我经常把草稿型的写作方式带入到博客。可以看出,我前期写的一些经验,虽然也都在自己的机器上成功创建,但没有相应的回退步骤,又不愿意再重新试验一下,只好马马虎虎的算过关,截几个自己未必看的懂的图形来充数罢了。这种情况大概只能算是草稿型创作,因为一个新人看到我的博客不能再根据所要求的步骤把我完成的内容重现,而很多地方我又没有更加详细的记录,只是一带而过,或许是我不知道,或许是我太熟悉,但不管怎么样,没有指出这其中的细节都是不对的。

3、正式型创作方式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我们完成一项新任务的时候,最盼望的是不要出现什么问题,其实要想真正的学到一些东西,出问题是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如,我们在学习jqueryui的时候,看到别人给的示例已经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于是我们直接把代码拷贝到我们自己的上面,对里面方法的参数也不求甚解,只知道这是一种能够实现这种类型样式的特定方法。于是下次我们想换个形式,把里面显示的英文变成中文的时候 ,我们还是需要再重新学习一遍这种控件的作用方法,当然在紧急的时候我们当然要这么干,但过后我们可以好好总结一下,下次使用的时候只需要翻看一下自己的正式型笔记就能很快的完成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我们记录时有很多问题需要写清楚,就逼着你去想这个东西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修改它的参数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热情进一步的被打开,非常有利于我们的学习

这种东西记录下来以后,不但但能够为自己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方便,更重要的是方便一些也在同样学习这些知识与内容的人,我已经开始了博客记录的征程,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我当然也能把这个过程做的更好,达到一个从有到优的转变

要的不是笔

笔

很多事情都有一个悖论,如:你到底是想写东西才要笔,还是单纯的想要这支笔?如果一支笔不能发挥它写的作用,要它何用?我现在就是拥有太多的笔,但缺少了写的热情。

另一个从写东西里面得出的结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一气呵成,不能中间停顿,不然这件事情有可能永远不能进行下去。就如我还在进行中的两篇文章,好像一直没有下文了一样。

任何东西都有他的价值,笔的价值就是写,只有用在能写与会写的人手里,才会充分发挥他的功用,不管到最后是旧成什么样子,这支笔都永久值得你的怀念。而一支光鲜的笔,永远插在笔筒里,还不如让他永远插在商店里来的好看,这样的笔一不值得人去赞扬他,而不值得人去珍藏他,而这个过程重要的还是使用笔的人。

让我们大声对世界说:我们要的不是笔

坚持是一种态度

我所知道的写博的同学已经很少了,大多数都已经被新鲜的事物替代了。但一直坚持更新,自言自语的artms着实让我佩服;我虽然也断断续续的写一些东西,但总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换来换去,从最开始的msn space到后来的新浪博客,再到hj english、niehl.cn,又到后面的appspot最后来到niehonglei.info。想想除了niehl.cn写的东西已经被删掉外,其他地方的内容都还有保留。

kzwy

我翻看了artms的网站,最新的是2005年6月份的,从那里开始,别管他那里热闹不热闹,亦或有没有人看,他都坚持更新。在我的印象中,他好像有拍照控,开始的时候,他一直用手机拍一些东西,然后放到各大社交网站上,我还在为自己不愿意拍照找借口,说我没有他那么高档的手机用来拍照。后来我才了解到,他那款手机的像素并不怎么样,只是有一个喜欢拍照的爱好,到处都拍,放到网上,再记录一下今天发生的一些事情。怪不得他总是把几年前上学的事情记得清清楚楚,按他的话说就是不时翻看自己的日志,回味并怀念一下自己的学生时代。

写东西需要定力,特别像我们这种写出来的东西没人看的,更需要定力,因为没有人给你捧场,偶尔会有两个人到来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随便留言两句对我们也是莫大的鼓励。但最重要的目的是写给我们自己看,到时候回忆的时候不会那么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