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

W020111117465091601031分上下两部分,是最近比较火的一部书;看完上部分——刀之阳面才知道还有刀之阴面。如果这是一部纪实的作品,那么经历者的人生确实是曲折离奇的。

我一直不能明白地方: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但我一直没弄清楚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为了名?为了利?亦或淡泊名利?刀尖的出现,给了我一种答案——让人记住。且不说记住的意义到底有多少,这至少是现在大众所追寻的一种吧。最近一段时间关注历史的事情会比较多一些,因为从历史中可以找出我们将来的样子。历史长河中,大人物已经多如牛毛,一个寻常老百姓要想让人记住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很多人的目标就是追求名利,或者追求其中之一,当然大部分时候,这两者是一同出现的,有了利,得名就容易的多了。但也有些时候,有名无利者也大有人在,像我们刀尖的主人公,今天的这本书就是让后人记住他们,但他们确实没在物质上得到太多……

推而及之,联想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一直觉得无论追求名或追求利都是一种很势利的人生,让人活的很累;如果能够淡泊名利会不会是一件让人轻松的事情?但现在情况来看,大部分人都没能做到,同样我是大部分人中的一员。从出生之后的每一天都在别人的要求中追求上进,比别人早一天会跑,比别人早一天会说话,比别人高一点,比别人漂亮一点等等都可能成为一个自豪的资本;当然前期的资本都是让监护人来“显摆”的,因为作为婴儿,我们还没有这个意识,而监护人的这些意识有意无意中就传给了我们,我们在学校里就学会了攀比继而要上最好的学校,要考最好的成绩,要做最成功的人都成了我们的小目标。如果取得一点点可以炫耀的资本,没有把持力的人就会极力夸大,然后走上一个神坛,变成一个神人……当然,大部分人都是无法变成神人的,他们面对的还是自己“百无聊赖”的生活。如果当他们还在为吃和穿而奔波的时候,他们并不会天天思考活着为了什么,因为他们目前就是要活着;但现在大部分人又解决了生活衣食的问题,但很多人还在为住行而努力,但毕竟不会受到生命的威胁了,于是又想着挣更多的钱,买更贵的东西,享受高档的生活成了他们的另一个目标。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自己的学历怎么样,能力怎么样又成为了比较的对象,能否得到领导的赏识,能否干一件大事都成了目标之所在。而这些有了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钱,如果你能拿的钱多,说明大家肯定你的能力,如果你拿的钱少,说明你没什么能力。这个评判标准无可厚非,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如果看到学历与能力均在自己之下,特别是学历,而又特别成功(能挣钱)人的时候,内心的一种酸楚涌上心来,再给自己套个知识分子的“帽子”,说他人是“土大款”,“暴发户”,没有任何文化底蕴。其醋意可见一斑。经历到此时是人生的顶峰时期,当然有很多如意的时候,也不乏不尽人意的事情出现。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优势,要么我有钱,要么我有学问,要么我做官,要么我做领导,要么我亲戚是大官,要么我孩子是白领;如果这个人真的一无是处,只能在街上乞讨为生的话,突然就会发现,团结一致的乞讨者比某些自吹的白领挣钱还多,来钱还轻松,于是他们也有了自己的经济学,自己的厚黑学……再往后,比较的对象从自己转移到自己的下辈,从他们的学习,他们的成功,他们的成就,只要比别人好就舒服一些,只要比别人差就失落一些,比别人学问高就舒服一些,孤陋寡闻的就失落一些;当一切归于黄土的时候才发现,这些都没用,可能自己的子孙连自己的名字都没记住,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们值得自豪的事情。祭祖的时候也只能说说我的爷爷怎么怎么样,祖爷爷怎么怎么样。但已经入土的我们真的能听得见吗?当然,孩子的另一个角色是让自己老有所养,虽然出现很多不孝的例子,但养老在中国还是一个现实面对的问题,我们不可能一百岁了还能自己坐公交上班挣钱养活自己(如果能活一百岁的话)而最后的一切一切都将归于黄土,留下来的东西只有口口相传的文字,如果能够被子孙引以为容还罢,给子孙摸黑的还要做人人像,受千万人的唾骂。

《刀尖》是翻出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希望能够得到后人的永世歌颂。每个人都在刀尖上行走,而大部分人都死于刀尖之上,唯一能留下来的是记忆,唯一能做的是让后人记住。以后呢?再次进入历史的角落,不再被人提起。

《刀尖》最后说明了金深水寻找林婴婴女儿的原因,因为这个女儿是唯一需要并且能够记住并怀念他们父母的人,他必须要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们;但最终的结果也只是《刀尖》的红极一时,让后人瞻仰一时,而一切又将归寂于黄土。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