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感悟

海上钢琴师

三次下载并打开这部电影,前两次都没能看完。就像其他比较著名的事物一样,只是看个开头就给名著判个死刑在概率的错误在于自己,于是今天我耐心把这部电影看完了

这部电影的情节其实并不复杂,就是讲述了一个从海上出生生活在海上,与自己的轮船一起沉没的故事。当然主要是以第三人的观察的方式来讲述的。我并不知道豆瓣上别人的评论,但知道这是一部评价非常高的电影,所以我的评论可能与豆瓣上的并不一致,也许我说的优点是别人说的缺点,也许我说的缺点是别人说的优点

如果只是讲述一个底层生活的人,是怎样励志成为一名知名的钢琴家的,那么这也逃脱不了鸡汤电影的嫌疑,当然不知道钢琴拍摄的年代是不是对鸡汤这么反感。其实前半部分为什么会觉得无聊,因为我并不懂音乐,听不出音乐的好与完美的差别,如果故事情节里面并没有矛盾也没有悬疑的话,大部分类似于我这种情况的人也许会觉得无聊,这也是前半部分无法看下去的原因。但真正到了后面,你会发现里面的好多观点比较颠覆现代人的想法,为什么1900坚持不下船,在我看来他的朋友已经把能够做的全做到了,把下船以后所能想象的所有美好生活,金钱名誉都告诉他了。以他的才华,出去肯定是一个经典人物。当然 1900最终也给了我们解释,但这种解释我认为的牵强的,他说陆地上的世界无法把握,他举例,钢琴上只有88个键,是不变的,而变化的是自己,是自己的想法,所以自己才能创造出无穷的变化 ,无穷的灵感。到了陆地上,面对的将是成千上万的钢琴,数不清的按键,按键变成了无穷的了,人还怎么弹钢琴?

如果上述的言论出自一个没有这么大才华的人之口,我们可以说其他人都是怎么做到的,就你一个人做不到吗?但这种言论出自一个如此高成就的人之口,上述质疑会显得更加苍白。因为他的成功没人能够实现,鬼知道是不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原因呢?他说是,那就只能暂时认定是吧。

但这不符合刻意练习的理论,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长时间刻意练习达到自己所期望的成就,天分只是影响很小的一个因素。

于是再回头看看1900的很多言论,与现代人的生活格格不入,我相信他及这总电影 所显现出来的智慧影响了很多人,我刚看完还有被影响的冲动,但反过来想一下,如果才华只能由孤独来换取,那么才华又有什么用呢?连追求爱情的勇气f都丧失了

战争中更能体现和平的珍贵,所以在战争中我们格外讨厌世俗,但这种正确了只是在某些状态下正确吧

文字

有些人写文字太真实了,其实我是喜欢看的,但看完就情绪低落,思考人生是不是不应该像现在这样过。思来想去,原来自己是被生活遗弃的一部分……

于是就不敢再想下去了,因为我后面还有考试呢,我还有这么多与我一起学习的同学呢,这样想下去对于我现在的生活好像没有太多帮助,现实就是这样,我们只能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环境,努力让自己适应自己所处的环境,这样你才有机会生存下去

我们看现在的报道,或者现在的新闻时,还是很有阿Q精神的,反正新闻里面说的并不是我。嗯,我们有时还会同情新闻或者报道里面的人,这人怎么这么可怜,岂不知我们的生活状态与其类似,但我们会找到那么一个非常非常细节的地方,然后对别人说,看吧,这肯定不是我。

这只是不承认的一种吧,现在的我越来越敢于承认一些事情了,这算是一个进步吧。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思考下一步怎么办,而不是活在算得的幸福中。但又想一下,自得的幸福又有什么不好呢?任何人死后不是一样呢(这又到了人生和终极问题)

一般到了人生的终极问题我就会停了,没有再思考下去的动力了。那么再想想自己佩服的人吧,自己的偶像应该是自己努力的一种状态吧。我最近看了不少扎克伯格夫妻的事情,他们在国内网络的评论中几乎没有任何负面评价。加上他们出去旅游也是可乐加麦当劳,这些大家都吃的起的东西,一言不合就捐99%的资产,很多人几辈子几十辈子都做不到的事情。也许我想成为那样一个人?

软件水平考试数据库系统工程师通过

其实成绩已经在两天前出来了,一直到现在才写。

没想到的是,上午的题目得了61分,下午的题目得了67分,我原本以为这次考试会因为下午题不及格呢。看来预估与真实是有很大的差距。

第一时间我在群里面分享了自己的考试成绩,但好像是自讨无趣一样,几乎没有人Care中级的考试,大家都一边又一边的迪拜着系分或高项通过的同学。这没什么

一个人有长远的规划才会有预料之内的惊喜。所以我又报考了PMP和系统架构的考试,PMP会在前面,而架构会在11.11考试。通过最近一段时间与大家的交流,发现与大家一起考试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学习英语与切换手机

怕什么来什么,前两天刚把手机摔了一下,就冷落了它两天。后来我在想是不是我把手机摔坏了也会戒掉使用手机的习惯。就在昨天,只是轻轻掉在了地上,Note2就华丽丽的碎了……果然是双面玻璃,果然是裸奔

刚买来Note的时候,我就在想买个好的手机壳保护一下。其实本身手机自带了一个很廉价的壳,由于是双曲面,套上壳真的觉得怪怪的。我又从小米之家买了一个翻盖的手机壳,太像老年人用的了!于是又把手机壳扔了裸奔。我还是很小心的,把它放在一些不可能被磨损的地方。比如这次摔掉之前也是放在电脑包上面,关键双面玻璃实在是太滑了,有一点点坡度就慢慢的滑了下来……

其实也是我切换成这个手机的第一天,不带iPhone的第一天,就这样碎了。不过幸好我机智买了意外险,这下正好用上。不过他们提示是说换手机,那我的交通卡怎么办?怎么办?

这两天学习英语其实还是蛮痛苦的,因为所有关卡必须过了两星才行,也就是必须 达到80分,第一次没经验,错过了好多得分的地方。第一次又折腾了近半个小时,竟然79,要半个小时才能完成啊!我的天

不过一个月的课程也没有几个单元,我本来是想到下个单元看看,看来要好好的练习了

开始学习英语

跟之前写博客一样,到今天已经数不清有几次重新开始了,既然已经花了钱在我很早之前就看好的app上,那么就要坚持下去,不过了才一个月的时间,每天给点时间做这件事情就可以了。

这样说来我有两门课的考试,加上英语的一个小小的短期计划,加上工作的事情又比较多,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想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了,唯一要关注的 近期的资金花费实在吃不消,需要剩下一些钱最终还自己借的钱

原来一直不开始,是因为不知道怎样开始,或者说时间太长了自己也 记得应该如何开始了,但有自己认可的app做的学习计划不断是尊重的。从这两天,其实也就一天的学习情况来看,自己明显找到了短板的方面。如听力不行,因为我在听别人说并复述的时候问题不知道别人在说什么,但如果让我照着单词念,无论是不是认识这个单词才能得到产错的正确率

我不知道他们这各计划是否有科学性,但我知道每天给点时间去练习肯定会有一定的进步,加语言这个东西并  一件困难的事情。

就像现在已经比较自如的控制自己博客的篇数,到了一定的阶段我也会自如控制自己英语的水平

准备切换手机

虽然已经说了好多安卓的坏话,但今天第一次完整将note的切换主力手机,因为不想每次出门的时候都考虑两个手机的问题,也不想每次都要使用转接的方式来接听电话

刚刚使用的时候还是觉得安卓卡顿,因为我使用的手机基本上属于顶配的版本,所以如果还是卡顿的话只能说安卓的手机或者基于miui的安卓手机基本都是这种情况了,当然也可能是iPhone刚刚切换过来的问题吧

坚果Pro刚发布的时候还有点后悔不买坚果手机的问题,但现在已经想明白了,坚果手机的内容都可以通过软件的层面来实现,而交通卡这块锤子可能就根本没有打算做,而我们用到最多的是交通卡,会更实用一些吧。无论是在安慰还是其他什么状况,这都是一个借口

关于大屏和小屏的问题,我知道各有各的好处,别人说小屏更方便携带,但我接触完大屏手机后,暂时难以再接受小尺寸的屏幕。并且我有自信自己的口袋可以装下这么大的手机

以乙方的眼光看大公司的转型

最近在学习PMP,当然对于流程和环节有了更深的认识,真正了解到,大公司规范了这些流程是想要做什么。但我所接触的大公司而言,由于公司的流程和规章等原因,流产了一个又一个项目,几乎能够成功上线的项目都成了公司的奇观了,真是有点让人不可理解

具体表现有如下:由于流程繁琐,所以每个人所做的事情就比较多,比如一个项目光部署和调试就要特别长的时间。由于一点小问题走流程更新要一周的时间,几乎比现在苹果商店的审核还要慢。试想如果一个小团队开发的项目如何能够保证一次性通过?几乎不可能,或者说是根本性不可能。那么怎么办?就需要一边又一边的走流程,审批,上线。而这种上线与调试是事无巨细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几乎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容把项目部署成功。

开始的时候我还理解,是流程上的人做事太拖沓造成的,但越来越多的项目接触下来之后,还有另外的原因,是他们对这种重复劳动的事情已经麻木,多做一些并不会给他们带来直接的绩效,少做一些也不会扣工资。况且项目是否成功也不关他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把相关的干系人加入到项目,一句老话说的是:没有评价翁的责任感。

如果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的?精简流程肯定是第一步需要做的。由于第三方公司的规范性不一致,为了总体的公司战略,需要适当适应第三方的敏捷开发,快速迭代的需求。因为现在任何一个产品都不可能长时间不更新,不可能长时间不调整。

第二,要把所有的干系人加入到项目中,要让他们感觉到,这个项目的成败与他们有直接的关系。成功了他们有相应的荣誉,失败了他们颜面也不复存在。

第三,可以建立长期合作公司,给予他们更大的授权。一般情况下,新招标的一家公司在并不知道资质的情况下,肯定需要有严格的安全策略要求。但如果是长期合作的公司或团队,可以适当放宽权限指标,以便增加灵活性。

如果不改变现状,很难做出成功的产品

忙乱会打乱生活节奏

一开始你可能有计划每天做什么事情,但一忙碌起来就忘记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因为你要面对一堆实际的问题,你没有时间想下一步要做什么。又好像眼前的事情永远没有尽头。

这就是我这两天的状态,所以日志也就一直拖着没写

其实在忙碌的时候更要总结一下自己忙碌的事情是不是有意义,更要在晚上的时候总结一下一天的经验,这样才会为之后自己忙碌提供参考,如果按照PMP的定义,这应该叫做组织过程资产。但只有文档化的东西才能成为资产,只存在于个人经验中的并不能叫做资产。

接下来的周末,周六一天还有一个小活动需要开发。周日有一天的PMP课程,好像已经安排的非常完美了。

以拖延症之名

我曾经试图理解这个概念,但好像并没有什么用

最近,我手上积压了好多事情,正好可以让我尝试着使用这样一件工作,还是有一点自己的体会:

  1. 开始做。什么都不用想,开始做,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特别具体的问题会引导你进入一个非常良好的状态。好多人有完美情节,但我手上的项目本来就不是从0开始的,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完美。如果有足够的时间当然可能
  2. 把做的事情记下来。我们的项目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庞杂,由于命名上的不规范(当然下次项目一定要改掉的问题)造成我老是在MVC各个模块之间跳来跳去,切换的成本太大了!直到今天,我才想起来自己一直正在使用的方法,包括我正在上课的时候所使用的方法,为什么不直接用到自己的项目开发中呢。我所需要的只是一个记事本,一个单纯的记事本!
  3. 记事本,其实这块我应该说的更多一些,因为我一直希望找到一个能让我自由书写的地方。由于我习惯于开发的工作,对于记事本有自己的体会,记事本会让我觉得是一件非常舒服的工作,特别是有一些特点的记事本,比如我正在使用的Notepad ++以及Sublime Text等。他们都很优秀,于是我就打开了一个,里面按照自己的格式记录下来我最近几次要打开的文件,再利用eclipse的全局搜索的功能,是一个非常Cool的事情
  4. 关于听课,我一直没有能找到大块的时间让自己来学习报考的两门课程。周二的一次直播课,我实践了我的记事本理论,记录下来大块的东西。这些大块的东西如果再回顾一下,然后提炼一下,那么我就不需要重复看里面的视频了。将会节省我很多的时间。现在大部分的时候都是在用小块的时间来看一段一段的视频,或者叫听视频,由于不能专心,肯定会忽略太多的内容

我的HHKB键盘竟然在家里吃灰这么长时间,我今天写博客把它拿出来,非常舒服,TYPES的还是太安静了,这个的手感与我办公的那个好像有点不太一样,这个明显有声音,会让我觉得,嗯,非常好用!

没想到这么晚竟然还能记录如此多的东西,其实人是要多经历一些事情的,当经历事情的时候,你会想到平平淡淡才是真,不然的话你不会珍惜现在这种平静的生活。我喜欢当下的平静。就像你生病痛苦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正常的真好,但一直正常的人是不会有这种体会的,它们体会到的更多的可能是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没有大的房子,没有好的车子,挣的钱不够多……但是当你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你才发现,原来关注的那些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健康……

一次只做一件事

多任务已经是现在计算机的标准配置,很多人了效仿计算机,想挑战自己的多任务,但我试了一下效果极其不好

一边看电影一边工作,很多人都是在样做,可能这样的任务比较适合工作比较机械性的工作,但对于我们需要有创造性的程序时,这种做法就有点自欺欺人了,不可能你在写一篇学术论文的时候,在试图证明某个论点的时候还在一边看电影。又或者你在准备一门很困难的课程考试,一边看电影。但是当你做一些重复性的工作的时候,比如整理文档的格式,是可以一边看电影一边整理的,因为你工作的重心并不在整理的工作上。

一边开车一边听课,这也是我能考虑到这个题目的原因,我参加了PMP的考试,本来是想,数据库的时候一边开车一边听课是一种不错的做法,但到PMP的时候,某些课程是必须看到讲义才能听懂老师讲的什么,加上PMP本来就偏重于理论,我很快就会走神。而数据库我本来就有兴趣,我会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集中到数据库上,而把次要的精力集中到开车上。但PMP里面的内容对我来讲本来就比较陌生,加上不感兴趣,很快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开车或者其他事情上。所以PMP的学习必须要有一个全心投入的过程。

使用两个屏幕,开始使用两个屏幕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件超爽的事情,可以一边看电影一边工作。也可以一边看原型的样式,一边调试自己的代码,非常爽快。我也承认两块屏幕当然有很多的优势,如果同时用来工作的话,你可以一边查资料,一边来写自己的博客,而且并不需要切换。我在写博客的时候,又把自己的iPad当作了另外一块屏幕在做事情,真是太爽了。但有一做时间我放弃了这样的做法,因为我总是找不到我想要的东西在哪里,在一块屏幕的时候,我在eclipse里面翻文件还在很长时间,两块屏幕的时候我还需要确定在哪一块屏幕上。

看电影也是一件要专心的事情,我一边工作一边看电影的结果就是工作没做多少,电影也忽略了太多的情节,所以一般情况下,如非必要,会找个专门的时间来看电影,哪怕是网上下载的电影。

其实我认识如下两种情况是可以一次做两件事情的:

一、两件事情的其中一件是可以忽略的

比如我们一般会在做事的时候听音乐,如果你关注音乐的内容可能你的事情就做不好,但你只是想让音乐给你的工作带来一点节奏,或者去除人声的干扰,那么你就可以使用音乐作为背景。我一般深入工作的时候要么开着音乐,要么就会使用白噪声,以便让我忽略其他可以捕捉到的声音。音乐一般放英文歌,这样我只熟悉旋律,不需要捕捉歌词的内容,这个时候音乐对我来说就是可以忽略的事情。

二、两件事情都是不需要思考

比如我前面说的整理文档的排版就是这类的工作,因为排版不需要思考,可以把思考的注意力放在电影上面

即使上述两类事情,同时做的话还是会影响效率的,所以,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同样可以算出来,如果能够将每天的有效时间控制在6个小时,那么这一天的时光就没有白过,又何必两边都做都做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