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阅读

The Tools – 菲尔.施图茨,巴里.米歇尔斯

第一次使用百度脑图来做思维导图,非常的方便,只可惜只能在PC上使用,手机上没有相关软件。

其实TheTools并不是一本太厚的书,整本书的结构也比较一致,按说这类的书应该可以更快的看完,只不过最近事情好多,才磕磕绊绊的完成。

  

请查看原图查看细节

TheTools

信的故事非常简单,但没想到这种情况能发生在当年发展中的日本。也许在我们这种这样的事情也并不会发生,可能会以另外的一种形式出现吧

相对于解忧杂货铺的想象力,信就显得平淡了许多。讲述了一个哥哥为弟弟上学而犯罪杀人坐牢,而弟弟背负杀人亲人在社会上受尽不公平对待的故事。事件中的主线由哥哥与弟弟之间的来信穿插着,从音乐,上学,女友,工作中的各种不顺利,最元始的原因是因为有个杀人犯哥哥。而哥哥却几十年如一日,忏悔写信,以这弟弟的任何事情为活下去的动力。而在受到歧视的伤害后,弟弟开始学着隐瞒,但隐瞒的结果好像更糟。

从头到尾我都觉得这个弟弟非常没出息,并不是生活上不上进,也并非工作上不努力,是对这种逃避的行为看不起。但回头想一下自己呢,虽然在这种事情上可能不会逃避,但是否能在所有事情上不逃避呢?很难做到!

故事的情节非常的简单,只不过中间加入了几个具体的事件来描述罪犯哥哥对自己生活造成的影响是多么的大。甚至到了下一代。非常高兴弟弟。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好老婆,这个老婆是那么通情理,那么的有主见,跟懦弱的弟弟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

我以为故事的精彩会出现在书的结尾,确实出现了一些这点,但没有让我们感觉吃惊的地方。哥哥在几十年如一日给弟弟写信的过程中,还一直在向受害人的家庭忏悔,每月一封信,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收信的人是不会对你的来信有任何响应的。就在弟弟写下了民哥哥的断绝信以后,哥哥才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对别人生活造成的困扰,于是决定中断这两条通道的通信,这是一个非常痛苦有决定,要知道他基本上就以此为生了!

最后弟弟知道了哥哥接到断绝信以后并不是暴怒,而是深深自责,才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并决定与友人一起到监狱进行一场志愿演出,想以些来看望一下多看不曾探望的哥哥

见到了吗?作者说看到了一个身材瘦小像是哥哥的人,由于多看未见还是确定不了,接下来我们可以想象有几种结局,哥哥已经不在监狱了,因为失去了生活下去的动力。哥哥和弟弟你合好,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些只能靠自己猜测了

几个没想到的地方,本来以为东野圭吾一般写推理小说,没想到这里没有任何的推理。一开始还以为要拿哥哥的案件展开推理,结果比较失望,这个案件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地方。再接下去描述弟弟的生活状态完全是种记叙的方式了。

最大的收获可能是,了解到日本对什么样的事情有自己伦理上的严格要求
对什么事情有自己的偏执

刀尖

W020111117465091601031分上下两部分,是最近比较火的一部书;看完上部分——刀之阳面才知道还有刀之阴面。如果这是一部纪实的作品,那么经历者的人生确实是曲折离奇的。

我一直不能明白地方: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但我一直没弄清楚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为了名?为了利?亦或淡泊名利?刀尖的出现,给了我一种答案——让人记住。且不说记住的意义到底有多少,这至少是现在大众所追寻的一种吧。最近一段时间关注历史的事情会比较多一些,因为从历史中可以找出我们将来的样子。历史长河中,大人物已经多如牛毛,一个寻常老百姓要想让人记住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于是很多人的目标就是追求名利,或者追求其中之一,当然大部分时候,这两者是一同出现的,有了利,得名就容易的多了。但也有些时候,有名无利者也大有人在,像我们刀尖的主人公,今天的这本书就是让后人记住他们,但他们确实没在物质上得到太多……

推而及之,联想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一直觉得无论追求名或追求利都是一种很势利的人生,让人活的很累;如果能够淡泊名利会不会是一件让人轻松的事情?但现在情况来看,大部分人都没能做到,同样我是大部分人中的一员。从出生之后的每一天都在别人的要求中追求上进,比别人早一天会跑,比别人早一天会说话,比别人高一点,比别人漂亮一点等等都可能成为一个自豪的资本;当然前期的资本都是让监护人来“显摆”的,因为作为婴儿,我们还没有这个意识,而监护人的这些意识有意无意中就传给了我们,我们在学校里就学会了攀比继而要上最好的学校,要考最好的成绩,要做最成功的人都成了我们的小目标。如果取得一点点可以炫耀的资本,没有把持力的人就会极力夸大,然后走上一个神坛,变成一个神人……当然,大部分人都是无法变成神人的,他们面对的还是自己“百无聊赖”的生活。如果当他们还在为吃和穿而奔波的时候,他们并不会天天思考活着为了什么,因为他们目前就是要活着;但现在大部分人又解决了生活衣食的问题,但很多人还在为住行而努力,但毕竟不会受到生命的威胁了,于是又想着挣更多的钱,买更贵的东西,享受高档的生活成了他们的另一个目标。在追求这个目标的过程中,自己的学历怎么样,能力怎么样又成为了比较的对象,能否得到领导的赏识,能否干一件大事都成了目标之所在。而这些有了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钱,如果你能拿的钱多,说明大家肯定你的能力,如果你拿的钱少,说明你没什么能力。这个评判标准无可厚非,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如果看到学历与能力均在自己之下,特别是学历,而又特别成功(能挣钱)人的时候,内心的一种酸楚涌上心来,再给自己套个知识分子的“帽子”,说他人是“土大款”,“暴发户”,没有任何文化底蕴。其醋意可见一斑。经历到此时是人生的顶峰时期,当然有很多如意的时候,也不乏不尽人意的事情出现。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优势,要么我有钱,要么我有学问,要么我做官,要么我做领导,要么我亲戚是大官,要么我孩子是白领;如果这个人真的一无是处,只能在街上乞讨为生的话,突然就会发现,团结一致的乞讨者比某些自吹的白领挣钱还多,来钱还轻松,于是他们也有了自己的经济学,自己的厚黑学……再往后,比较的对象从自己转移到自己的下辈,从他们的学习,他们的成功,他们的成就,只要比别人好就舒服一些,只要比别人差就失落一些,比别人学问高就舒服一些,孤陋寡闻的就失落一些;当一切归于黄土的时候才发现,这些都没用,可能自己的子孙连自己的名字都没记住,也没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们值得自豪的事情。祭祖的时候也只能说说我的爷爷怎么怎么样,祖爷爷怎么怎么样。但已经入土的我们真的能听得见吗?当然,孩子的另一个角色是让自己老有所养,虽然出现很多不孝的例子,但养老在中国还是一个现实面对的问题,我们不可能一百岁了还能自己坐公交上班挣钱养活自己(如果能活一百岁的话)而最后的一切一切都将归于黄土,留下来的东西只有口口相传的文字,如果能够被子孙引以为容还罢,给子孙摸黑的还要做人人像,受千万人的唾骂。

《刀尖》是翻出一段被人遗忘的历史,希望能够得到后人的永世歌颂。每个人都在刀尖上行走,而大部分人都死于刀尖之上,唯一能留下来的是记忆,唯一能做的是让后人记住。以后呢?再次进入历史的角落,不再被人提起。

《刀尖》最后说明了金深水寻找林婴婴女儿的原因,因为这个女儿是唯一需要并且能够记住并怀念他们父母的人,他必须要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们;但最终的结果也只是《刀尖》的红极一时,让后人瞻仰一时,而一切又将归寂于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