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目录归档:阅读

邓小平时代

傅高义先生于2020年12月20日离世,这两天重读了傅高义先生的《邓小平时代》,以对先生之纪念

这次重读,让我深入了解了毛泽东之后的邓小平,是如何在在自己丰富的战时经验下,引导这个支离破碎的国家一步步走向经济发展道路的

作者将本书按时间的顺序来编写,分别从战时的邓小平,政治,外交,经济,恢复,稳定等几个方面讲述了邓小平如何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如何将自己的思想贯彻下去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非正式场合,应该是在大部分场合,邓小平都不使用纸和笔,而与他会见的人对他的印象是自信,逻辑清楚,这也许是战时留下来的优秀习惯

邓小平在毛泽东去世后极为自信,这个应该是有其理由的。他经济了这个国家的战争时代,初期经济建设时代,在自己被下放的时候,思考的却是这个国家的发展。自己的新人在文革中以各种形式被批判,都没有动摇他继续为国家服务10-20后的想法。

经济发展时期,在所有人都不知道出路的时候,他能率先想到出国考察,摒弃意识形态的束缚,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与现代的互联网迭代思维完全一致

在外交方面,利益于20世纪60年代,未完全依赖于苏联,后期未完全依赖于美国,也是独立自主思想的来源

即使在掌权之后,也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自己说了算,还是很小心的平衡小团队的利益,只有在自己有充分的把握之后,才会毫不犹豫地实施自己的改革,哪怕是得罪一些人的利益。

领土问题上与美国的据理力争,其实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还对美使者坦白说,中国人没有那么不好打交道,只要你明确知道我们都是军人出身,就能理解共产党以2000万人生命代码建国,对于领土的底限思维就容易理解了。其实之前我也想不到领土的意义,但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这样的事情就容易理解多了

与时间做朋友

我不是要写一本与李老师一样的书,最近重新阅读了这本书,发现了一些新的东西。我阅读的这个版本应该是他更新过的,所以里面有一些之前没有的知识。但更多的是重复阅读给我带来的震撼。

时间记录

李老师在里面列举了奇特的一生,这本书在我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就已经买了下来,但里面的内容已经不怎么记得了。而后在f去掉的9月份,我开始了我每天的记录,但好像坚持了一个月,觉得这种形式并不怎么适合我,因为发现除了必要的工作任务之外,我很难再记录更多的内容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其后也没有再总结原因。

然后在后来的某个时间开始,我又开始了每日的记录,这次坚持的时间可能算是比较长的,我是在印象笔记里面记录的,完全写给自己看的。再跟增员项目的时候,由于需求的极大变化打乱了我日报的节奏,所以在一个月前也不了了之了。然后就是现在的博客记录,刚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应该把博客内容给补充起来,不然放着这样一个资源是挺浪费的。但由于之前虽然没有坚持下来,但毕竟完成了大量的文字,在暂停的时候,自己也还会在各种地方写下自己想法的片段。其实最大的问题是自己写完了就写完了,从来不回头看一下,时间是怎么被利用的,自己应该怎样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当把时间的记录当成一项任务的时候,记录的过程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打字的问题

并不是打字本身的问题,是由于现在的录入可以让我有优势,我如何利用这样的一个优势?比如,在看书的时候,我基本上很少记录,原因是阅读需要一个设备,记录需要另外一个设备。我不愿意使用x纸和笔的原因是,记录的速度有点慢,并且即使记录下来之后还需要再重新整理到电子版本的笔记里面。你可能会说,为什么不把电子版的文字直接复制到应用的app里面去呢?我想过这个问题,先不说这个复制的过程肯定会中断阅读的过程,复制本身也是一件非常麻烦的过程,打开,切换复制粘贴这种笨拙的手段!关键的问题在于,你复制过去的文字由于没有两次咀嚼的过程,完全不如你在纸上写一遍或者在键盘上打一遍来的印象深刻。

当看到李老师说,学会了盲打之后,就可以大段大段摘抄书中的笔记了,这让如梦初醒。如果配合键盘的话,我基本上可以处理任意类型的书籍,在看任何书籍的时候,都可以快速记录自己的想法,摘抄里面的经典。加上现在的手机拍照又这么方便,里面的图片素材也可以使用手机拍下来整理。这是一件多么伟大的发现!但这又是一件多么只适合自己的发现。

清单选项

在列举使用清单好处的时候,李老师还是推荐使用纸和笔,我非常赞同他的说法,尤其当大脑想东西的时候,你上可以的不一定是结构化的东西,你的记录一定不能有任何占用思考的范围,一定是伸手就可以做到的。因为如果使用手机,你还会想要打开哪个App,怎样录入 ,是使用键盘还是使用app自带的画图软件,选择民画笔的类型……而这一切会让你思维中断,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但有一种情况例外,你已经对自己的设备完全熟悉,就像熟悉纸和夂一样,使用过程完全是机械的过程,并不占用你的大脑任何空间。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电子版的东西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当然你还得预防一个万一的前提,设备会不会马上就没电了,如果网络不存在的时候设备是不是还可以使用……

所以,你还会带本子和笔,因为还有一种情况你不能使用电子产品——考试的时候。而我马上也要进行很多次的考试,这些设备必须被排除在外。不但如此,例如论文的写作,我必须练习在规范的答卷上书写的能力,必须在有限的范围内把足够字数的东西写出来。

最终失败的唯一原因是没有坚持

反过来,坚持不一定会最终成功,但如果没有坚持肯定不会成功。里面讲了很多坚持肯定不会成功的例子,例如你想做个永动机。另外李老师针对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提出了几个自己的建议,你要做的事情有没有人做成功过,我与那个人的差距有多大。就是做近期可能成功的事情,加以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得到最后的成功。

很李笑来

与时间做朋友里面列举了过去的成功人物,如奇特的一生讲述的俄罗斯的科学家,可能人家在记录时间的时候,连元认知,时间的朋友是什么都不知道,李老师就把别人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理论了。这个真是……

李老师在书中一直强调给这本书足够的时间,不要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观点拿出来就批判一通,然后就把书丢在一边,你就永远没机会使用书中正确的方法了。我对这本书有批评的地方,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我不仅给书一次机会,我还会将里面值得觉得的地方反复揣摩,直至变成自己的知识,并把里面的理论认真实践。把里面不合理的地方做出自己的修改。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这本书

哲学

为什么会突然想起这个话题呢,是同事今天买了一本哲学入门的书,我简略看了一下,并且有机会与其他同事讨论了一下几个哲学相关的问题,气氛比较融洽

接下来我所讲的在我接触哲学之前,大约小学四年级左右的事情(记忆可能有偏差),其实也可能是我由这本书故意杜撰出来的,谁又知道呢?谁又在乎呢?

我在某一段时间,经常思考外界与我的关系是什么,当然我并没有深入去讨论这个深刻的哲学问题,而是想当然的唯心主义。我把我不能看到的一切当成外部事物,他们在眼睛一睁一闭的时候都在做着一些我并不知道的事情,或者我所在的场景也是不存在的,当我闭眼或者转向其他场景时,我所看不到的场景或许就是另外一种样子。我并没有试图解释这种想法的来源,因为当时也不懂这属于哲学思考的范畴。只是一味的想着我看不见的场景是什么,我看不见的时候 外界的人在做什么?当然这种想象也都是比较搞笑的,比如我在一个空旷的原野上时,想象着其实现实并不是我所看到的样子,现实我有可能是在一个山洞里面,周边的人也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他们只是包围在我周边的猛兽,我需要小心躲避他们。

这本入门的哲学书勾起了我的回忆,除此之外,还对几个基本的哲学问题给出了自己认为的解答。当然 作者也说明,这些哲学问题可能永远没有正确答案。书名《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探讨的问题如下:

  1. 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2. 他人的意识
  3. 身-心问题
  4. 词语的意义
  5. 自由意志
  6. 对与错
  7. 正义
  8. 死亡
  9. 人生的意义 

最后两个问题作者的答案是:死亡既不需要恐惧,也不需要欢喜,死亡之后的世界与你无关。人生整体上来讲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即使你对自己的家人来讲是有意义的,但你家人本身不存在意义 ,所以你们整体也是没有意义的。

白鹿原

应该算是凑热闹,你还别说,看小说的心情与看技术类书的心情真的不一样,看小说对剧情很多想象,看来还是爱讲故事才能吸引人,学术类的东西就是太枯燥。但从另外一个方面说回来,没有不枯燥就能让人进步的技术,所以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认清这件事情是否已经入门。

还是拉回来,白鹿原,是一个村庄的名称,在西安附近,故事主要写的是白家和鹿家及其后代。发生的时间背景是清末,民国以及新中国建立。故事主角白嘉轩,从其娶了六七个老婆开始的。结束于新中国,自己对鹿子霖惭悔自己唯一做出的错事。前半部分以极大的热情书写一个好农民如何打理自己的家族,成为白鹿原上的名门。后半部分集中写国共冲突对村庄的冲击,对人性的冲击。其中着重描写的人物有朱先生,冷先生,黑娃,田小娥,鹿子霖,鹿兆鹏,白孝文,白孝武,白灵,鹿三。

里面的朱先生应该是一个理想化了的人物,据作者后续讲述,这个人也是有原型的,但其故事大多来源于自己老爸的口述,但撰写县志这段应该是真的。

田小娥应该是作者拿来打破传统的。因为她太反常理了,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她会和黑娃厮守终生,但没想到很快就出了变故,黑娃逃到了军队乃至土匪那边。鹿子霖趁虚而入,白孝文也是由于鹿子霖的陷害而与田小娥有了关系。鹿三看不下去田小娥一遍又一遍的把人害惨(其实最终看一下,除了村上的神经是由于鹿子霖设计害死的,其他也没有害过太多人)最终黑娃与白孝文对她都是思念之情,看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作者最终又写田小娥死后回来报复村民及鹿三,是为了进一步丑化她的形象吗,还是为了让白嘉轩的形象更加高大呢,不知道。但我觉得小娥就是为了生存,宁肯跟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厮守在破落的窑洞。不让进祠堂没有关系,她起初的追求真的很简单啊,只 过在急切救黑娃的时候被鹿子霖给利用了!最可恨的人是鹿子霖!

白嘉轩,我欣赏他前半部分的隐忍及大度,才让整个白鹿原获得了县令的表彰。也喜欢他的按部就班,自己为了娶老婆花出去的全一点点自己再挣回来。他对鹿三的感情可以评选为最佳主仆,几次主我落泪。黑娃也深受其给予的好处。但黑娃后来对白嘉轩做的事情就显得不那么地道。但这人人的缺点也很显示,对待不守节的女人身上宽容性就没有那么大了,刚认识田小娥就直接拒绝她进祠堂,黑女被鹿三赶出去之后这个状态下应该是最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去没有任何反应。他对待小娥的态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娶过的那些老婆们?书中并没有仔细的描述其父亲对其影响,但也没看出来他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老古董,所以很不明白,白嘉轩这些行为都是从哪里学来的?

鹿子霖,很会为人,但其风流成性,所以很奇怪当白嘉轩知道了这些事情之后为什么没有像对待田小娥那样生前在祠堂前受型,死后还被建个塔压在下面?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男权社会吗?还在最终的时候向已经疯掉的鹿子霖惭悔。鹿子林也受过很多苦,也被冤枉过,比如因为他大锤子鹿兆鹏的婚事就受过很多委屈,因为他比较敬重冷先生。因为冷先生很有影响力。为了救出鹿兆鹏,冷先生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但最终也没换来鹿兆鹏的回心转意……

小说也是一种世界观

读了《白鹿原》四分之一左右,强烈感受到,小说其实是作者对世界观价值的传递

诚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无论你是否知道你自己的世界观是什么,你都有自己的一套对待事物的标准,如,哪些是你认为的正义,哪些是你认为的邪恶。哪些是你认为的 可容忍,那些是你认为的自由平等。

《白鹿原》也是这样,一直要给人一种正统才能做得好,得到口碑才算人生赢家的印象,我先不评述这样的价值观是否与我的一样,但总体而言还是非常符合现在社会主流的认同。这跟先手机一样,如果能够得到主流认同,你的路途会比较顺利,如果得 到主流认同,你的前途会比较灰暗…

我一直认为我的世界观不存在,但从自己执拗的性格中可以看出来,我对世界还是有一个自己定势的观点,虽然这个观点临时受别人影响还会部分调整,但没有一个人的世界观是绝对不变的

举几里面几个世界观的例子,他(以主白嘉轩身份)认为鹿三儿子黑娃的爱情是一文不值的,但黑娃对此不屑一顾。在江村经济里面费先生调研得出人们会花费几倍于自己平时生活的钱来举办婚礼等仪式上,因为这些花费可以得到更永久的流传,那么陈先生在描写白嘉轩的时候对这种在仪式中突显自己并成为家族领袖的做法深以为然

鹿子霖对于儿子婚事从头到尾的干预,以及鹿泰恒对孙子的强硬态度让我很不舒服

江村经济

之前看过类似的几本书:浮生取义(吴飞),中国在梁庄(梁鸿),万历十五年。把它们划分成一个分类肯定有不妥的地方,但 目前我认知的过程中对我影响比较深刻的一类。这几类书的共同特点从农村出发,以严谨的事实数据为依据,全面深刻分析中国内部存在的问题,能以一己之力把一个落后欠发达的地方打造成文化之地

这几本书写于非常不相同的几个时间,越是接近于现在的时间,越是有共鸣,越是离开现在越远,越是有深刻的感叹!

 这些作家不需要先进的设备,从分类上来讲应该属于社会学家吧,他们不需要华丽辞藻,但能够把自己要讲的问题全面深刻呈现给大家,并提出了自己对这些个社会问题的建议。注意是建议,社会有了问题,我们可以探索其中本质有原因,但无法给出一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如果有人说我的方法100%有效,那么十有八九他就是一个骗子

其实我又想到了另外一个主题,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在三年级之前我们追求的是确定性,一个问题总是会有一个准确答案,一个争端总是会有一个对错。但突然我认为的老师没有给出一个对错答案的时候,我发现生活出现了不确定性。直至今天,凡是对未来的确定推断都是骗子,我们只能相信概率的推断。

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写的是原吴江县弦弓村(现七都镇)的调查资料,对当时的经济与社会中的财产与继承,亲属关系,户与村,生活,职业分化蚕丝业,资金土地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

给我的启发是什么

其中对于亲属关系的描述,可以作为我思考出身对于成就影响的基础理论。对于经济和互助的理论,可以让我更好的处理个体与家族之间关系有借鉴意义

我的下一步行动是什么

可以再深入阅读一下与自己相关的章节,并总结自己30多年来的问题,写一个深刻的思考,全面的剖析自己。另外,可以以现在经济的发展对当代家庭的冲击以及对个体的影响,结构变化,心态历程写另外一个比较全面的文章,算是对江村经济的一个补充,是经过近79年之后的一个后续版本?(好像对自己吹嘘的有点大),不要问题盯着能够带来实际好处的事情,有时会发现那是错误的做法。

无意中使用了拆书帮中的一些理论来帮助我建立整理的思路,感谢拆书帮这本书

阅读-意志力

什么是意志力?为什么意志力至关重要?

我们为什么会有意志力?

  • 我不属于这里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即使你并非心甘情愿,他也会比你完成必须做的事情,这就是我要做的力量
  • 意志力的3种力量,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

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的神经学原理

  • 前额皮质并不是挤成一团的灰质,而是分成了3个区域,分管我要做,我不呀要,,和我想要的3种力量

两个自我导致的问题

  • 自控力是人类最与众不同的特征之一,此外,人类还拥有自我意识,当我们做一件事的,我们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也知道我们为什么这样做
  • 如果你心里在想其他事情,那么冲动就会主导你的选择,你是不是在排队等咖啡的时候发短信?结果本来想点冰咖啡,却点了一杯摩卡

训练大脑增强意志力

  • 神经学家发现,如果你经常让大脑冥想,他不仅会变得擅长冥想,还会提升你的自控,提升你集中注意力,管理压力,克制冲动和我认识自我的能力
  • 冥想的几个步骤 a 原地不动,安静坐好 b 注意你的呼吸 c 感受呼吸,弄清自己是怎么走神的

意志力的本能:人生来就能抵制奶酪蛋糕的诱惑

  • 科学研究发现,自控力不仅和心理有关,更和生理有关。只有在大脑和身体同时作用的瞬间,你才有力量克服冲动

两种不同的威胁

  • 两种威胁,一个是剑齿虎,另外一个是蛋糕
  • 应激反应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丰厚的馈赠,尽全力逃命时大脑和身体的本能反应,你不会浪费能量去做那些有关生死的事,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都不会浪费
  • 应激反应会让你面对最原始的欲望,而这正是当下最不愿看到的,自控力需要另一种自救方式,一种能对抗这种新威胁的方式

意志力本能:三思而后行

  • 三思而后行,反应让你的身体真有更平静的状态,但不是完全按兵不动,,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让你再内心的矛盾面前做手足无措,而是彻底,解放你。三思而后行反应让你避免了冲动行事,给你提供更多的时间让你深思熟虑想办法,在这种身心状态下,你能够对奶酪蛋糕说不。你不仅保留了尊严,还完成了节食计划。
  • 冥想练习就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它不仅能够训练大脑,还能提高心率变异度,还有一些减轻压力,保持健康的方法,比如锻炼,保证良好睡眠,保证健康饮食,和朋友,家人共度美好时光,参加宗教活动,都能增强身体的意志力储备

训练你的身心

  • 事实证明,科学家找到的自控力良药竟然是锻炼
  • 一项针对10个不同研究分析发现,改善心情缓解压力的最有效锻炼是每次5分钟,而不是每次几小时
  • 如果你觉得锻炼太累了,或是没有时间锻炼,那么不妨将锻炼当做恢复体能和意志力的方法
  • 如果我们将获得更多睡眠定义为我不要的意志力挑战,那么事情就说得通了,真正问题,并不是强迫自己去睡觉,而是远离那些让自己没法睡觉的事

自控力太强的代价

  • 子宫里需要大量能量,很多科学家都认为,长时间的自控就像慢性压力一样,会消弱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大患病的概率

充满压力的国度

  • 很多颇具影响力的权威人士称,美国已经丧失了群体意志力,他们说,如果这是真的,原因绝不是因为美国核心价值观的缺失,而是当今社会越来越大的压力和越来越严重的恐慌情绪

累到无力抵抗:为什么自控力和肌肉一样有极限?

  • 研究人员发现,人们早晨的意志力最强,然后一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

自控的肌肉模式

  • 未来的企业家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

为什么自控力存在局限?

  • 自控是所有大脑活动中耗能最高的一项,为了保存能量,大脑不愿给你充足的能量去抵抗诱惑,集中注意力,控制情绪
  • 突然增加的糖分会让你在短期内面对紧急情况时有更强的意志力,但从长远来说,过度依赖糖分并不是自控的好方法

训练意志力肌肉

  • 不要随便发誓
  • 每天都做一些事,用来养成习惯,或不再找借口
  • 认真记录一下你平常不关注的事,我可以适应的支出饮食,也可以使你花在上网和看电视上的时间

自控力是否真的有极限?

  • 一些科学家相信此功力的极限和身体的自信是一样的道理,也就是说,我们总是在意志力真正耗尽之前就感到无法坚持了
  • 或许我们也应该像运动员一样,挺过意志力消耗殆尽的感觉,通过意志力挑战的终点
  • 只要你愿意,你就有意志
  • 如果你能想象有朝一日拒绝诱惑,会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你就会更愿意挺过暂时的痛苦

日常消耗和文明毁灭

  • 在森林游戏这项研究中,所有的队员都认为合作是有价值的,也希望能获得长期的收益,那些意志力耗尽的玩家只是没能按这样的价值观行事而已

主题阅读

看了很多关于阅读的书,其中最受教的还是《怎样阅读一本书》。拿出来里面最高级的阅读方式,主题阅读来写一下自己的感受。

通俗的讲,主题阅读就是你想把自己阅读的领域一句话写出来,然后根据关键词去搜索想着的书籍,越多越好。当然你也事先了解这些书的评价,从amazon或者豆瓣上了解都可以,知道这个主题范围内的哪几本是比较经典的著作。OK,接下来写下你对这个主题的问题,没关系,即使是自己不了解的主题,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提问,意思是说你不必事先把所有的问题都写下来,与你对这个主题的了解是相关的,在阅读的过程随时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

主题阅读并不是每本都精读,那样的话没有这么多时间,根据前面自己的分类,重点把经典书籍阅读,其余的图书只需要提炼对这个主题观点的补充或者新颖的地方。当然网上对于书籍的评价可能并不准确,在所谓评价比较差的书里面也可能会找到非常对自己味口对自己帮助非常大的书。比如我在阅读鸡汤类书籍的时候《书不会读还想成功》就比较对自己的味口,然后促使我读更多的书。虽然很多人对里面的内容有很多不赞同,但我觉得能促使你读更多的书,找到自己读书的窍门,那么这本几十块钱的书就值得了。

主题阅读的优势非常的明显,从《怎样阅读一本书》中就可以知道,它是读书的最高级形式,包括了前几个读书的层次,你要发挥略读、精读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帮助你完成任务。并且如果你是在做主题阅读的话,可以非常书的Get到你想要的东西,忽略掉你不需要的东西。可以非常快的阅读更多的书籍,可以得到更大的成功

输出应该是主题阅读的一部分,在《拆书帮》这本书里面,我们知道,读书要有功利性,要读对自己有用的书,对于休闲的书可以在休息的时候再来阅读。那么,主题阅读由于已经定义了一个主题,阅读的内容肯定都是对自己有用的。然后,要把这种有用的点使用RIA的方法输出出来,把这个主题列个大纲也好,写篇博客也好,或者有自己新的观点,写一篇论文出来也并非不可能。

可以看出来,我们主题阅读的高级形式,除了对自己有用以外,要输出成论文的形式,达到对别人也有用的地步。那么,我们对同一个主题做阅读是不是只要阅读书本上的知识就OK了呢?当然不是,论文是最新最快速的观点交流形式,我们不但要把书本上的观点GET到,还要把想着领域或叫主题的论文看一遍,使得自己并不落后于最该主题的最新研究领域,然后发表出来的新观点或者自己的感受才是基于扎实基础上的。

主题阅读的记录形式非常多样,我建议还是使用一种自己非常熟悉的方式来记录。如果你善于或者经常使用纸和笔来记录,那么我还继续使用吧;如果你非常善于使用手机来记录,我觉得是一种更好的形式。这里我们不讨论手机是不是会让自己分心,分心的问题属于个人原因,并不能怪罪于工具。特别如果你使用智能手机,有语音输入的话,加上印象笔记这类的同步软件,摘抄文字简直神速,秒杀一切拍照记录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再根据大纲把各种观点汇总成图表的形式,这里我推荐使用思维导图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完成的成果包括如下:

书摘 -> 归纳大纲 -> 思维导图 -> 博客或论文

如何高效学习(Learn More Study Less)

作者强调整体阅读的重要性,整体阅读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获取阶段
  2. 理解阶段
  3. 拓展阶段
  4. 纠错阶段
  5. 应用阶段
  6. 测试阶段
对应吃饭:找、点、等、上、吃、服务
整体性学习的三个要点:结构,模型,高速公路
成熟的结构类型有:感知结构(耳鼻喉等),关系结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基础数据结构
整体阅读的顺序,找到薄弱环境,针对性的学习
知识的延伸,设定1-3个月可达成的目标,每天完成一点
费曼技巧:把自己当都是,将知识讲给学生听
高效五个技巧:
  1. 能量管理
  2. Don’t study
  3. 不拖延。截止某个时间完成某项任务,规划待办清单
  4. 批处理。可以同一个时候读书或写文章
  5. 有组织。物品固定位置, 随身记事本,使用日历和事项清单